鄉鎮概況
華士古稱花市,又稱龍砂。明朝嘉靖年間設華士鎮,自泰伯後裔來此刀耕火種至今已有3000餘年歷史。元朝中葉,華士就是江南著名的棉花交易市場和紡織之鄉,故有“日出萬匹,衣披天下”之譽。
經濟發展
華士經濟繁榮,改革開放以來,區域經濟保持了高速高效的發展勢頭,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強鄉鎮前列,在無錫市、江陰市處於領先地位。2006年度全鎮工業產值超過600億,擁有國家、省、市級企業集團10餘家,合資獨資企業70多家,5大系列產品成為中國“單打冠軍”,並湧現出了一批諸如全國十大明星村——華西村等先進典型。
行政區劃
華士鎮:轄社區(華士、陸橋);村委會(龍河、華士、華西一村、向陽、華西、華中、華益、勤豐、蔡河、曙新、蔡化、東升、彭蒿、龔巷、江南、華豐、陸南、陸新、紅苗、陸東、華陸、華西二村、華西三村、華西五村、陸北、陸西、陸橋、漁獵、華西四);華士水產場。
歷史沿革
1957年 江陰縣撤區並鄉後,現華西村地域由原屬瓠岱鄉改屬華墅鄉,取名華墅鄉第23高級社.吳仁寶任華士鄉第23高級社黨支部書記。
1958年8月 23社與附近的泰清、馬橋、立新三個高級社合併,稱躍進社,吳仁寶改任躍進社黨支部書記。
1961年10月15日 華墅人民公社17大隊,分為華西(因在華墅人民公社最西邊,故名)、前進、向陽、立新4個大隊。吳仁寶任華西大隊黨支部書記。
1976年10月1日 華西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,正式對外開放。當年接待35個國家和地區的來賓,計841人。
1980年冬 江陰縣農村開始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,華西村實事求是地提出一個調整產業結構方案:全村600畝糧田由30名種田能手集體承包,絕大多數勞力轉移到工業上去,使華西在發展市場經濟的道路上跨出了大步。
1983年 華西大隊恢復為華西村,吳仁寶繼續擔任村黨支部書記。
1984年12月17日 華西村黨支部改選為華西村黨總支,吳仁寶當選為黨總支書記。
1989年7月1日 華西村建立黨委,吳仁寶擔任村黨委書記。
1995年7月28日 中共華西村第三次代表大會召開,吳仁寶當選為黨委書記。
1995年8月-11月 分別在寧夏、黑龍江建立兩個省外華西村,開墾荒地上千畝,興辦企業幾十家,幫扶受益村民數萬人。
1998年2月3日 中共華西村第四次代表大會召開,吳仁寶當選為黨委書記。
1999年8月10日 華西村股分公司發行的3500萬A股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,開盤價為每股21.6元,比發行價增160.48%。華西的資本經營進入新階段,成為全國第一家農村經濟綜合開發的上市公司。
2001年6月 華西村通過“一分五統”方式,將華明、涇浜、三餘巷、前進4個周邊村納入華西,面積由原來的0.96平方公里增加到6.53平方公里,人口由原來的兩千多人增加到7400多人。
2002年2月12日(正月初一) 華西村開始實行村外人士投資10萬元(此時,華西村人均固定資產127萬元)“買”一個華西村戶口活動。
2002年3月——2003年1月 華西村通過“一分五統”方式,將西巷、北繆家、瓠岱、朱蔣巷村、陳塘村、水池巷等6個村納入華西,面積達到15.63平黨公里,人口達到16700多人。
2002年11月 吳協恩任華西集團公司總經理。
2003年3月4日 華西集團公司召開第一屆第一次職工代表大會。
2003年7月3日-5日 中共華西村第六次代表大會召開,吳協恩當選為黨委書記。
2003年9月1日 經中國證監會批准,華西村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了4億元5年期可轉債券。
2004年1月2日 華西村召開新聞發布會,宣布到2003年底,全村銷售突破百億大關,達到105億元。
2004年3月 華西村通過“一分五統”方式,將砂山、江南、彭蒿、龔巷4個周邊村納入華西,面積達到23.6平方公里,人口達到25400多人。
2004年9月 華西村通過“一分五統”方式,將蔡河村、陸北村納入華西,大華西面積達到了30平方公里,人口3萬多人,9300多戶。
2005年1月8日 華西村召開新聞發布會,宣布到2004年底,全村銷售收入達到260.3億元。
2005年底 預計華西村2005年全村銷售收入將突破300億元。